环绕式屏幕

周新文开展直播培训准封闭期间,周新文对学生进行培训在日常的生活方面,虽然外面春暖花开,但是校内生活还是诸多不便。

IPSC由国际英语联合会(ESU,The English Speaking Union)创办。杨康绮在21世纪杯全国总决赛从地区赛到全国总决赛,2021年10月杨康绮斩获第26届中国日报社21世纪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总冠军。

环绕式屏幕

而她完成比赛演讲的地点,就在北区学生公寓宿舍。她在4月比赛期间,还参与统筹了线上科研分享会。就这样,即使因为网络不畅导致即兴问答环节没有听清楚评委提问,杨康绮也能镇定自若地请评委重复一遍。我并没有对名次有什么要求,但是肯定也会全力以赴。获胜者将代表中国出征国际公众演讲比赛,与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选手同台竞技。

构思好框架、搜集好资料后,拟初稿大概要两到三小时就能完成,每次润色可能也需要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因为不能像其他参赛选手去现场,只能远程参赛,为了找到一个视频里效果最好的位置,杨康绮只能在宿舍有限的范围内不断尝试。目前校团委共组织2487人次复旦青年勇担重任,投身志愿服务,2500余名储备志愿者整装待发,风雨无阻,只为守护健康、安宁、有序的复旦校园。

参与南区云南永平物资接收以及其他志愿者物资搬运。近期上海抗疫形势严峻,严格防控下的复旦依旧秩序井然。但好在学校各部门能够每天汲取经验,及时根据现场状况做出调整,志愿者们充分发挥工作能力,同学们积极配合防控政策,目前每天的管理能够做到井然有序,这是在大家的努力下希望看到的局面,相信危机解除的日子很快就会到来。作为党旗下的青年抗疫力量,肩负着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的时代使命,复旦青年志愿者们积极响应迅速集结,同步开展校内核酸采样秩序引导、一卡通信息采集、虚拟通道引导、物资搬运、食堂测温引导、封控区送餐、一线抗疫子女线上陪伴、道路秩序维护等九大志愿服务项目。

在看不见的地方,青年志愿者披星戴月、默默奉献在食堂测温点,164人次的青年志愿者参与保证购餐者体温正常。●2020级药学院本科生李韵涵参与多次核酸采样点秩序引导等志愿服务,共计志愿服务时间超10小时。

环绕式屏幕

3月13日至4月3日,复旦青年志愿者总队与党员志愿服务队共派出1368名红蓝马甲,携手用指示灯、导引绳在国定路上架起虚拟通道供东区学生前往本部旦苑食堂购餐并确保学生与校外人员零接触。在全校十几个核酸采样点,志愿者身穿防护服,一遍遍重复把健康云二维码准备好,亮度调到最亮,并协助留学生、后勤职工群体完成登记与采样。●2021级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武全参与核酸采样点秩序引导等志愿服务7次。主动请缨,蓝马甲们勇挑重担防疫攻坚战打响以来,青年志愿服务总队、党员志愿服务队等立即发布志愿者招募信息以保证校园正常运行。

截至4月6日,共有1429名青年志愿者协助学校顺利完成12轮核酸采样和4轮抗原检测,并为学校防疫工作部署顺利实施提供支持。虽然我们能做的并不多,往往只是重复说着坐下的时候记得主动报名字把健康云二维码准备好,亮度调到最亮,虽然只是进行一些简单的辅助工作,但是还是感觉很充实、很有成就感,一句简单的谢谢、辛苦了,就会让我觉得我所做的事是值得的。●2019级经济学院本科生罗诗韵参与7次核酸采样点秩序引导志愿服务,其中4次为现场负责,总计服务时长约32小时。志愿者心声相比之前的志愿服务,这次所面临的困难更大、形势更加严峻,防护物资非常紧张,工作量很大,协调更加不便。

当前,疫情防控进入最关键的决战阶段,平安校园需要同学们共同维护。●2019级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本科生谭敬元参与17次虚拟通道志愿服务及核酸采样点秩序引导等志愿服务、校学生会公益打印志愿服务等。

环绕式屏幕

目前志愿服务及各项校园防疫工作随疫情而动,时间紧、任务重,但志愿者们不计个人得失,在台前幕后时刻绷紧弦、卯足劲。在最后的合影中,大家仿佛都有点狼狈,但被那张照片定格下来的瞬间,每个人仿佛都在闪闪发光。

一条网线,两张笑脸,无限关爱都随着春天一同温暖申城。志愿者们风雨无阻的奔波辛劳获得央视等媒体的报道点赞,两片区同学自觉遵守通道秩序的温馨场面也被形象地称为复旦幼稚园附属大学。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扎牢平安校园篱笆,共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星星守望相助总会聚集成照亮的光芒,平安校园需要每个人的构筑。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复旦大学应校内外疫情发展情况果断处置,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抓实抓细校园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每次报名表格发出来的时候,我都会有填写表格的强烈愿望,我很希望能在这个艰难的时刻,尽我的一份绵薄之力帮助大家。

双向奔赴,复旦人共克时艰校园内,不只有志愿者们无私无畏的付出,学校公众号评论区、食堂留言板、师生朋友圈也处处可见每一个复旦人对青年志愿者热诚付出、团结奉献的点赞与鼓励。党旗下,青年志愿者们迅速集结到岗,尽锐出战,四校区五支青年志愿服务队时刻待命,在复旦青年间的志愿精神如焰如炬,担当着复旦人的抗疫责任。

虽然天气不好,但志愿者们还是及时到岗,披好雨衣戴好手套,拉着警戒线,护送着一批批同学来来往往。疾风知劲草,形势愈是严峻复杂,复旦人愈要冲锋在前。

在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指挥下,青年志愿者宵衣旰食、未雨绸缪,助力学校从准封闭到足不出楼的平稳过渡。从准封闭到严格封控,复旦人服从抗疫大局,上下同心。

清阳曜灵,和风容与,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四月中,尽管疫情羁绊了相约踏青的脚步,但是有了青年志愿者们的服务奉献,全体复旦人服务抗疫大局的责任担当,战疫必将取得最终胜利的决心信念,我们定能共同筑牢复旦安全防线,待到校门重开日,复得欢声笑语时。让封控期间的复旦校园始终洋溢着满足感、幸福感、安全感。志愿者心声在准封闭管理期间的4次全员核酸检测中,我们每次都会与来自不同医院的医护人员配合,并根据医护人员的工作要求与习惯与要求协调志愿服务的内容,充分沟通,配合完成好志愿服务,有时也需要处理一些现场突发状况。我记得中途,雨越下越大,雨衣的帽檐很小,很多同学的头发都被淋湿了,手套、裤腿、鞋子也无一幸免,但没有人抱怨,也没有人脱岗,一切都在有序地、顺利地进行。

服务中操作虽简单,却需要志愿者细心、责任心和长期站岗的坚持。6日起,各校区青年志愿者继续坚守送餐点、核酸采样点、物资发放点等一系列岗位,协助封控期间校园运转,保证平稳有序。

志愿者微信群瞬间满员,岗位名额一抢而空,特殊时期复旦青年展现出超高的主动性与责任感,他们或坚守校园后勤岗,或身穿防护服在核酸采样点、物资集散处严阵以待,志愿者们在披荆斩棘中勇毅前行,在攻坚克难中守卫健康,用青年铁肩扛起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的责任担当。4月5日11时,北区实行足不出楼管理,青年志愿者们马不停蹄再次上阵,及时完成北区100余栋宿舍楼宇的午餐和晚餐配送任务,并持续至今。

青年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服务上海抗疫大局,展现了新时代青年敢为人先、敢于突破的精神风貌。团委集结243名志愿者,线上陪伴276名抗疫一线工作者居家子女,惠及264户家庭。

志愿者心声2021级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邢程参与核酸采样点秩序引导等志愿服务9次,物资搬运志愿服务4次,食堂测温秩序引导1次。爱心的双向循环凝聚起复旦人守望相助的温情,更丰厚了共克时艰的深刻意涵。从生活小切口服务防疫大战场,青年志愿者们的坚守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四个校区115名青年志愿者参与接收搬运农副产品、防护用品等捐赠物资,将社会关心与支持送达每一个复旦人手中。

可以预见,平安校园的成果需要同学们共同维护,也期待更多青年加入志愿者队伍,发扬团结、服务、牺牲的复旦精神,迎接更加复杂、更加多元的志愿服务工作。自4月3日凌晨1时起,南区青年志愿者高效接力,协助抗原检测试剂盒转运到各宿舍楼并组织日常5400余名师生的三餐配送。

紧急集结,青年学子不负使命疫情发展瞬息万变,4月3日起各园区相继进入严格封控管理。在看得见的地方,青年志愿者们迎难而上、冲锋在前在历次校园核酸采样中,复旦大学各个校区都有大白和蓝马甲的身影。

志愿者心声这次疫情,线上课让我们能够更自由地安排时间,因此我也有更多的机会能够投身到志愿者服务中来。自上海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校党委及领导多次召开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工作调度会,巩固校园疫情防控成果、制定下一步防疫抗疫措施。